Skip to content

需要注意的事

市面贩卖的药物,其毒性较低。 专业书上写说:「(市面贩卖的药物)单剂大量服用的话几乎是不会致死的。」这一叙述虽不能认为是正确的,不过,服用大众药去死亡确实是难的。

如前所述,药物有各种产生作用的量和引起中毒的量,所以,与中毒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以低毒性制造的就是大众医药。因此,一般的药房都有出售。

可是,自杀药的基本点是 「容易到手」「服用即睡」 。无法到手的话,即使介绍也无意义。

有必要知道服用大众医药物是难以致死的,但之前专业书籍却写道「几乎是不会致死的」。

也就是说,并不是百分之百地不可能,这里就介绍这种例外。

加强消化器官的吸收以避免反胃

应该避免的是将服下的药物吐出来。 服用药物而死,换句话说就是急性药物中毒。只要设想一下喝酒的情景就行了。

当然,酒精也不是不能致死。常常就有大学生因酒精中毒而死亡。可是,一般情况是当身体无法再承受时就会吐出来,这只是将酒精换成药物而已。由于大幅地超量服用,呕吐出来也是很自然的事。所以,掌握适量是非常困难的。

阻止呕吐当然也有方法,只是加强消化器官的吸收,就像对症疗法那样。对因生理的拒绝反应而呕吐出来的,则无方法对应。总之,只有朝「致死量」努力服用,哪怕只是再多吃一片。

服用安眠药是不会死的

其它应注意的,就是了解「致死量」之后再服用药物。可以致死的药物有很多。譬如,当今成为话题的安眠药。睡意来得快,服用后会丧失记忆力,所以看起来非常危险,但却是很安全的药。

一位喝酒同时吞服了80片安眠药的27岁女性,睡着后又像梦游症患者似的爬了起来,向双亲说了句「到LAWSON去」就倒了下去。

被送到医院的第二天恢复知觉,经检查的结果一切正常。仅仅看上去危险是不会死人的。

本网站对不明了致死量的药物一律不加以介绍。 没有计划的行动,不但会失败而且还要尝到不必要的痛苦。 一位吞服氰酸钾的家庭主妇,整个晚上都抓挠胸,被发现时胸部一片血肉模糊。

顺便提一下,有关药物自杀的传闻,有很多都是虚假不实的。常有人说,会对内脏或脑子留下终生不治的严重后遗症,但仅从本网站所举对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的药物来看,有的医生说几乎都是没有这种副作用的。

也有「反自杀论者」宣扬说,健康保险不承担自杀的治疗费,所以要花费巨额的金钱,但这也是不一定正确的。一位26岁的女子吞服了虽然我们不知道成分的剂量,但在「医院里也认为药性很强的药」的镇静剂20片片剂和20包粉末,而被送进医院整整昏迷了两天,但她却使用保险卡支付了医疗费。

所以,不被谎言所欺骗,也是需要注意的一点。

静脉注射

首先,防止呕吐有各式各样的对策。

简便的方法是,将药物放在铝类的东西上用火烘烤使其融化,或用热水溶解变成水溶液,然后用针筒向静脉注射。这样的话,当然不会呕吐,而比肠胃吸收的作用更大,需要量也少得多。

如果针筒内混入空气,脑血管会发生空气栓塞而死亡。还有因血管内混入血液以外的异物,引起休克而死亡的。

由于异物的混入,血管会有相当程度的疼痛。多次注射的情况,疼痛得很厉害,可对手臂进行冷敷,总之,需要想些办法。

调整胃部状况

不想注射而想服用药物去死的人,就有必要事先调整一下胃的状态了。为了更快地吸收药物,有效地引起急性中毒,胃里就不应留有食物。但如果过于空腹,会产生反应过敏而呕吐,掌握它的分寸是很难的。

在决定自杀前的1小时左右应该喝杯茶吃一片面包,服用一点防醉药都可。片剂应事前碾碎,放入粉碎机使其成粉末。胶囊则应去掉,留下粉末,或者放入热水里使其溶成液状。

然后将药物混在布丁或酸奶里,加些蜂蜜,迅速吞服。但也有专家说,将药物混在布丁或酸奶里并不会加快吸收。或许将它认作是帮助吞服的一种方法较好。

饮酒

同时喝点酒是必要的条件。据说,酒对中枢神经产生作用的药物具有相辅相乘的效果,对任何药物都可加速溶解速度,并用时的效果可提高50%。饮料除了酒之外,最好再多准备一点。

但在部分药物的情况下酒精会起反作用,所以请根据实际使用来决定是否辅助酒精。

无人之处

再者就是一定要选择别人找不到的地方,至少要保证8小时之内能单独停留的地方,例如旅馆就是很合适的。如果在数小时以内被人发现,就成为自杀未遂,就要尝到洗胃的痛苦。

一位20岁的女子因企图自杀而被灌肠,她说「早知那么痛苦的话就不自杀了。」(不过她还说了一句「或许会再自杀。」)

准备工作完成后,就开始介绍自杀药吧。